当前位置:首页 > 遗址遗迹

淮海战役碑林

2021-04-21 09:14:38来源:宣教处


淮海战役碑林,位于园林主轴线北侧,纪念塔脚下,占地2万平方米。1998年,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50周年,新一代淮塔建设者以碑石文化为载体,将政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建造了这座集庄重宏大于一体的碑林。

碑林是一座园林式开放型建筑群,展出碑刻作品560多幅。按内容划分,分为领导人题词、参战部队功绩、书法家翰墨、老战士抒怀四大部分。在布局上,碑林以主碑室、毛泽东塑像、巨碑为轴线,南侧以碑亭为主,北侧以碑廊为主,亭、廓之间有开有合,极具中国传统庭院特色。建筑以蓝色琉璃瓦作顶,配以白色粉墙与掩映周围的绿色松柏交融,格外典雅清丽。碑林由徐州市规划设计院设计,江苏、河南等省的能工巧匠集体雕刻、制作、镶贴而成。

碑林入口处标志碑由周谷城、陈丕显、张震等国家领导人亲笔题写。隔池而望,便是碑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巨碑。它高4米,宽9.6米,厚1.5米,重150吨,比西安武则天的无字碑还重出50多吨,为目前我国最大的碑石。它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人民的胜利”五个大字,虽是毛泽东主席为人民解放战争的题词,但充分体现了淮海战役人民战争的深刻内涵。碑的背面刻着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手稿,创造了在一块整石上刻下毛泽东1600个字的记录。原中国书协主席沈鹏为其题词:“华夏一绝碑”。这块巨石采自徐州市铜山区汉王乡,石质细腻,富有韧性。当年为了开采它,20多名工人用了9个月;从山上运到现场,又用了40天时间;而为了将它竖起,40多名工作人员连续作战48个小时,安装时100吨千斤顶压坏了两座,滑轮轴拉坏了两个,钢丝绳拉断了4根。

绕过巨碑,毛泽东主席汉白玉塑像临风挺立,他面带微笑,从容自信,透露出“胸中自有百万兵”的气魄,仰望伟人,不由令人产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慨。环顾四周,碑林依山而建,随坡起伏,和西安碑林的平地建林相比,更显迂回曲折,错落有致,大有曲径通幽之妙。林中有中规中矩的碑石刻于亭廊内,也有形状各异的自然石,散落在芳草丛中,碧树之下,漫步其间,信手拈来,回味无穷,这些作品或刻于亭、廊之内,或刻于柱、石之上,林林总总,蔚为大观。碑文的作者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战部队老将军、老首长,还有享誉海内外的书画大师……作者阵容之大,作品涵盖量之广,在中国现代碑林中绝无仅有,因此享有“古代碑林看西安,现代碑林看徐州”的美誉。

碑林遍地瑰宝。在这里,行、草、隶、楷、篆等各体俱全,既有李可染的质朴凝练,沙孟海的磅薄气势,还有康有为的女弟子萧娴女士笔法更好似风云入怀。舒同大师的“军民奋勇打敌军”,结构宽博端庄,寓巧于拙。舒同,被毛主席称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他的字被称为“七分半体”,指在结构上,取行、草、隶、楷、篆五体各一分。在风格上,取颜、柳各一分,何绍基半分,从而形成七分半体。这种书体,目前为中国电脑通用书写标准体。启功主席的作品“六亿人民共建神军,千毫万墨永勒齐勋”,字字洋溢着浓浓的书卷气,而自然石石质细腻,造型修长,和启功书作的书卷气相得益彰。

尽管这些书作风格迥异,但有一点却是相通的,那就是为了永远的纪念与弘扬。淮海战役举世瞩目,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创造了60万战胜80万的奇迹,为推翻国民党统治打下坚实基础;战役中543万人民群众奋勇支前,勾勒出人民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战役中,3万多名党的儿女献出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人类威武刚强,不屈不挠的赞歌;而战役中,又该有多少未写完的家书,永世不得相见的亲人和永远也难以实现的愿望。时代的旋律和生命永恒的主题,在碑刻作品中得以弘扬,从而也造就了淮海战役碑林的博大精深。

主办单位:徐州市史志办公室 ©Copyright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老网站入口

备案号:苏ICP备075088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徐州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