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徐州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之三:工业发展成就

2021-09-15 10:57:04来源:徐州史志网



经过“大跃进”运动后的国民经济调整,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徐州市和专区各县工业总产值由1957年的17088万元发展到1966年的53286万元,增长近3倍。经过十年发展,徐州奠定了作为全省乃至全国能源、机械、化学工业基地的基础,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煤炭工业 195611月后,大黄山1号井、瓦庄井、新庄井和湖里井(旗山井)先后动工兴建。19587月,省委在徐州召开煤炭工业会议,会后掀起煤炭工业的“淮海战役”高产活动,江苏省各地派出“煤炭志愿军”开发徐州煤田。徐州矿务局职工从1.12万人猛增到3.95万人,煤炭产量猛增到348.48万吨。1961年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生产机构进行调整,将全局的10个矿调整为8个、16对矿井,恢复健全各项生产责任制,到1966年,生产煤炭504.9万吨。


电力工业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韩庄电厂,年发电量3.63亿千瓦时,成为徐州地区的主力电厂。同时建成以110千瓦伏为骨架的供电网络。1959年,徐州电业局改由江苏省电业局领导,将新海、丰县、沛县、新沂、赣榆电厂和东海、邳县供电所划归徐州电业局管辖。1962年,成立区域性的徐州电网局,由水电部直接领导,下辖韩庄、贾汪、枣庄、滕县、宿东、濉溪6座发电厂和徐州、枣庄、淮北供电局,成立中心调度所和中心试验所。全网20台发电机组容量14.745万千瓦,年发电量4.93亿千瓦时。


机械工业 “大跃进”中全市形成10大机械工厂,拥有职工近万人。重型机械厂、建筑机械厂、动力机械厂等生产工艺都达到很高的水平。能够制造6吨转炉设备、大型球磨机、各种空气锤、5吨拖车、水泥搅拌机等较为现代化的工程机械。徐州机械工业制造的产品已应用于大型工程建设,著名的三门峡水电站工程就采用了徐州生产的塔式起重机和桥式起重机。60年代初,由于国民经济调整,徐州机械工业进入收缩期,1964年以后又逐步回升。为克服“小而全”、“大而全”的弊端,从1965年开始,徐州市对机械工业进行专业化调整,先后充实扩大铸造厂,新建了锻造厂、齿轮厂等,开始生产全液压汽车起重机和轮胎压路机等新型工程机械产品。

化学工业 1958年后,市政府决定在市郊孟家沟一带建立化学工业区;国家决定在徐州建立生产化学肥料基地;同时,对原有的徐州化工厂、塑料厂、橡胶厂等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徐州的化学工业进入加快发展时期。1962年,化工产品的数量和门类都有了较大发展,到1966年底,徐州市化学工业创造产值达5090万元。

主办单位:徐州市史志办公室 ©Copyright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老网站入口

备案号:苏ICP备075088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徐州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