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邳州市 |
新沂市 |
鼓楼区 |
云龙区 |
九里区 |
贾汪区 |
泉山区 |
铜山县 |
瞧宁县 |
丰县 |
沛县 |
|
|
 |
|
|
 |
编辑日期:2011-4-21 11:29:30 来源: 发布者:徐州史志办 阅读次数: 7033
次 |
文·郭 海 林
徐州马市街地处户部山戏马台下,其成名于楚汉之际。东起于解放路,西止于彭城路,全长310米,宽20米,是徐州市繁华的历史名街。
一、项羽南山戏马台
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分封了18个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领九郡,建都徐州。马上夺天下的项羽作为军事家,他意识到守卫西楚王朝国都徐州城的战略意义。距离徐州城最近的制高点就是徐州城南3里的南山,南山海拔69.6米,楚汉时徐州城内海拔约20米,站在南山顶北望徐州城内一览无余。因此,项羽就在南山上构筑高台,操练军马。项羽在演武阅兵之余,时常在南山的高台上欣赏、训练自己的乌骓马。因而,后人称其高台为戏马台。
楚汉以降,政治家、军事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或赋诗填词,或作文以记之。宋神宗熙宁末年苏东坡任徐州知州,他指出徐州“其城三面阻水,楼堞之下,以汴、泗为池,独其南可通车马,而戏马台在焉,其高十仭,广袤百步,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聚檑木炮石,凡战守之具,以与城相表里,而积三年粮于城中,虽用十万人,不易取也。”可见戏马台对于镇守徐州军事价值之一斑,戏马台也是项羽西楚故都重要的历史遗迹。
二、项羽的骑兵营与马市
公元前205年,春。项羽废义帝后,刘邦声讨项羽,集五路诸侯兵约56万之众乘项羽攻齐之时,攻占徐州。项羽闻讯舍弃大军只率3万精兵,千里奔袭打败刘邦夺回徐州,项羽主要靠的是骑兵。据《史记·灌英列传》记载“楚骑来众”。尔后,项羽的骑兵部队,就驻扎在南山脚下戏马台北面,不仅有营帐还有马厩。公元前202年,刘邦十面埋伏大败项羽,最后刘、项垓下之战,项羽自刎乌江,刘邦不仅攻占楚都徐州,而且建立了大汉王朝。刘邦把徐州封給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作为汉楚国,刘交成为汉朝第一位楚王。天下太平,徐州太平,于是马放南山,“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唐·张籍《远送曲》)。人们仰戏马台之名,借项羽骑兵营地,利用徐州城南陆路交通便利的优势,兴办起马匹买卖交易的市场。
唐、宋、元、明尽管朝代更迭,但是戏马台下马匹买卖市场却不断扩大。据说当年拴马桩林立市上,铺面门口拴马石并列其前,成为徐州周边地区马匹集散地和马贩云集地。随着马市的兴隆,马市周边逐步为满足市场的需求,马车店、马具店、牙行、客栈、饭铺等陆续开业,徐州城南戏马台下成为徐州地区人所共知的马匹买卖的街市,人称马市街。
三、马市街的变迁
明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黄河淹城,洪水3年不退,徐州先迁城至云龙山东,后迁城至城南二十五里堡。户部主事张璇将户部分司署迁至南山戏马台聚奎堂,因此,南山改名为户部山。随着徐州城域的扩张,特别是城南的建设,行商坐贾,达官贵人开始涌向城南,商家选时经营,官人择地建宅。楼台庭院鳞次栉比依户部山而建,徐州民谣“穷北关,富南关,有钱的住在户部山” 。马市街已经形成贯通东西,并且与户部山街巷相通的铺面林立的繁华大街。由于徐州城市的发展,明代天启时即有改州为府之议,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徐州升为府,徐州外城除有南关土城,又增建西关土城和北关土城,随南关人流的增加,因其他商业发展的需要,南关已不适宜再设马市。清光绪年间,将马市迁往设有演武厅教场,并且较为空旷的西关土城。从此,马市街上百货、纸张文具、油漆染料、棉纱等商业经营逐渐兴盛起来。
“文革”期间更名为育红街,1971年因马市街东首的三民街更名为解放路,而改称解放街,1981年恢复为马市街。2001年后随着户部山商城的建设,马市街进行改造,现在马市街成为户部山商城中一条集餐饮、茶叶、服装、礼品、旅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