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邳州市 |
新沂市 |
鼓楼区 |
云龙区 |
九里区 |
贾汪区 |
泉山区 |
铜山县 |
瞧宁县 |
丰县 |
沛县 |
|
|
 |
|
|
 |
编辑日期:2013-8-23 11:47:43 来源: 发布者:刘 妍 古 克 阅读次数:
次 |
徐州汉楚王墓出土金银器大观
文·刘 妍 古 克 金和银两种金属,由于他们的结构密实,外表艳丽而舒润,延展性强,韧性好,易于分割便于携带,自古就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人们所仲爱。常用它来制作货币及器皿和饰品,由于金、银的冶炼生产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其价值高,因此拥有金、银也是占有财富的象征。
金和银这两种金属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所证实,黄金制品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首先在埃及出现,而我国则出现较晚,直到3000年前的商代才出现;银制品也一样,最早的银器是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而中国的银制品直到公元前20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由于这两种金属藏量少且不易冶炼,生产数量有限,一直被人们所珍爱,最初人们多用其做一些小件饰品和流通货贝等,古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和郢爱等。
徐州是西汉楚国的都城,在西汉楚国出土了一些金银制品,不仅有金印、银印、金带扣、金带钩、及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和一些大型的金银器制品的鉴、鋗和鎏金铜盘等,楚国贵族特别重视享受,沐浴、药浴,出土了一些沐浴品,如沐浴的盆、鉴及一些沐浴的药物、药具及浴衣等。
为此我们选了二十余件金银器,把它们展现出来与方家共赏。
一、 《宛朐侯萟》金印
该印纽高1.45厘米,印面尺寸为2.3×2.3厘米,重达127克。1994年出于徐州市九里区簸箕山宛朐侯刘萟墓。
该金印出于死者腰部略偏上。印为龟纽。铸造成形,印文系精雕而成。龟首较小,四肢穿孔系绶带,龟背精刻龟甲纹,其形有六边和五边,印面刻出“宛朐侯萟”四个篆体字,笔势匀称,粗细得当,结体端正,细观印体,磨损显现。
刘萟为楚元王刘交第六子,被汉文帝封为侯,因参与“七国之乱”而遭杀戮。
二、刘注银印
该印通高1.7厘米,印面边长2.1×2.1厘米,重39克,19 年出土于徐州龟山汉墓。此印精铸而成,龟钮突出,龟背标准,四肢立起,前后两腿间穿孔,可系绶带,印台正面阴刻“刘注”二字,字迹深厚古朴,笔力獞劲,为第六代楚王刘注之私印。细观该印,磨损较重,为常期使用所致。
刘注为第五代楚安王刘道之子,在位十四年,谥号楚襄王。
三、 金饼
该金饼直径为6.2——6.5厘米,厚0.6——0.7厘米,重达247.5克,为徐州郭庄汉墓出土。为不规则圆饼状,正面微凹,并有捶揲痕迹,正面上方有隶书“巨吉上下”四字。背面边缘处有一方形印戳, 字为二字。字迹不清。该饼为汉铸货币之一种。
四、 铜鎏金赵姬沐盘
该铜盘高15.6厘米,口径68.5厘米,为敝口平沿,直腹圜底。出于1982年徐州石桥汉墓。器壁薄,通体鎏金,表面无纹饰,腹部阴刻“赵姬沐盘”四字。该器铭文明确是赵姬沐浴的专用沐浴用品。该器有人考证是为西汉都成长安明光宫用器,后因该宫废弃。该器辗转经广陵王刘胥之手到了楚国,被第八代楚王王后用于陪葬。
五、 鎏铜舫
该鎏金铜舫为盛酒器。通高58.8厘米,1994——1995年徐州楚王墓中出土。方体,通体鎏金,子母口,短颈,下锤鍱有一周三角纹饰。鼓腹上部两侧有对称铺首衔环,平底下有圈足,口上有覆斗形方盖。盖下为子母口,上有四只凤鸟形钮。《说文·金部》:“钫,方钟也。”始见战国时期。
六、鎏金铜铺首
该两件铺首大小、形制相同,皆为兽面衔环式。长(含环)11.5厘米,宽7.6厘米,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兽面满布鳞纹,耳大目暴。眉突出有胡须并上卷。该器拟为漆器上的附件。
七、 银鋗
银鋗高19.5、直径45.7厘米,为锻造而成,平沿、敝口、短颈,有肩,收腹、平底,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肩部有对称环形小耳,该器胎薄、素面无纹,遍体留锤揲痕。《说文》载“鋗,小盆也。”该器腹上阴刻“宦眷尚浴沐鋗容一石一斗八升重卄一斤十两朱第一御”。名文自名鋗,为楚王家专用品。
该楚王墓还出土一件银盆,造型与鋗相近。口径47.2、高11.4厘米。该盆折沿、短颈、鼓复,平底素面,腹上有一周折线,折线下侧阴刻“容六斗十斤重十二斤两十九朱”15字。亦为楚王家用具。
八、 银鉴
该器高11.4、口径74.4厘米,锻造而成,平沿外折,直腹,下收成较平之圜底。西汉早期。1994——1995年出于徐州狮子山楚王墓。该器胎薄,折沿下有两环形对称耳。
器身表面有匀称的锻打痕迹,在腹身折线下有阴刻铭文、篆书“宦眷尚浴银沐鉴容二石一斗五升重一钧十八斤十两第一御”二十五字,记录了刻器的用途。《说文》曰“鉴,大盆也”。该鉴是目前汉代出土最大件的银器之一。
九、金带扣及金扣舌
金带扣长13.3厘米,宽6厘米,重273.2克,扣舌长3.3厘米,舌重5.8克。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该金带扣共有四块,每付腰带的两端各装有一块。带扣为纯金铸成。铸造工艺娴熟,金扣正面铸有浮雕图案,下面留长方形与丝带结合的环形钮,从出土情况看,该二带长97厘米,带面镶缀三排海贝,每排31只,总计93只海贝。带扣表面铸成二只食肉猛兽在贪婪的噬咬一只食草动物的马。食肉动物的贪婪、马的无奈。被表现的惟妙惟肖,在这血腥图案的四周,又雕出一组鹰鹫的头,尖齿利嘴,拟等待最后收拾残局,这惨妙图画,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的艺术写照,扣舌呈鸟舌形,后端有穿可系带,用途系两块带板间的系结。
十、 金带钩
该带钩长3.5厘米,重41.4克,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铸成鱼形,屈体张口,盘卧于圆形钮上,极富动感。口内吐出长舌,向上弯曲成勾。鱼体上铸出图案,头部铸出双眼并镶嵌绿松石,在鱼身上部亦镶有一颗较大的绿松石,两侧也嵌有绿松石,整个器形玲珑剔透,是一件难得的工艺品。
十一、金带勾
鹅首金带勾,1986年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为纯金铸造而成,鹅昂首挺胸,屈颈而成勾,长5.1厘米,勾体上饰羽绒,头上额眼突显,头上似原镶其他饰物,已脱落,不知其故。该带勾神态逼真,造型洒脱。
十二、金兽面
该金兽头高2.5,宽3厘米,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墓,为铸造而成。张口大而近方,从形制看似为虎形。
十三、金缕玉衣
该玉衣高1.75、宽68厘米。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被盗墓者抽走金缕,玉片存淤泥中,玉片多达四千余件,后经清理拼对,复原而成。由于盗墓者蛮力抽丝,不少玉衣片被破坏,不能使用,又补充了不少玉片。复原出来的玉衣共用新疆和田美玉4248片,实用纯金丝1576克。
该玉衣时代最早,用玉全部为新疆和田美玉,用玉片最多、堪称玉衣之最。玉衣片薄而小,玲珑剔透,边部斜刹,整片抛光,倍感丽耀眼。
玉衣是汉代皇帝及高级贵族死后穿的殓尸用品。玉衣也称玉匣,据说能保护尸体不腐。
十四、刘和银缕玉衣及金镶玉枕
1996年7月出土于徐州北郊火山西汉墓中,玉衣出土于竖穴下面的洞室内,未遭盗扰,保存完好。玉衣由头套、双臂、胸、背、双手、双腿、双足等组成,各个部位边缘以丝织物包边,再以丝线缝合。玉衣修复后总长1.81米,共用玉片2216片,银缕1000克。墓主人通过玉印可知为刘和,史书没有记载。不过,通过墓葬形制以及出土陶器、铜器等随葬品的科学分析,墓葬的时代应为西汉文景时期(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41年),墓主人刘和应为西汉楚王家族成员。这套玉衣是我国目前出土完整玉衣中最早的一件,也是西汉时期唯一完整的银缕玉衣。
枕为长方形,置于刘和玉衣头下,长28.7、宽9.5、高8.5厘米。枕面和前后侧面镶贴三组玉片,并用金箔切条贴在玉片上,组成菱形和三角形图案。周边用金箔包边。枕面所镶抛光青玉,枕两端镶有铜鼻钮承环,易于挪动。
十五、鎏金铜框玉枕
该枕由四条昂头挺胸的龙分居四角: 1991年后楼山一号汉墓出土,长37.1、宽16、高17.4厘米。龙的下肢承托一个长方形框架,框架上镶嵌精雕纹饰的玉片,框架铜质,通体鎏金,枕的一端所嵌玉板,该器正面雕出璧纹,中心镶以铺首衔环。枕的四面皆镶嵌雕花玉板,中心部位饰有铺首衔环等,上面及侧面镶嵌玉龙雕饰,铜方框的底部铸成花纹图案。整个器形倍有创意,四条巨龙架起玉枕,铜架满饰鎏金,富丽堂皇,既倍庄重。
十六、镶料金花 镶料器金花
特小而精,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绿松石料镶于用金片做成金花内,金下部有蒂形承托可缀于丝织物或其他器物上用于饰品。
十七、鎏金铜博山炉
该炉通高21.9厘米,盘径18.6、炉腹径11.7、通高14.1厘米。1982年徐州石桥汉墓出土,炉体作豆形,腹部一周饰云气纹带,百承盘,通体鎏金,炉盖铸成山峰环抱形,有镂孔。
十八、金鹰头 该金鸟,头长4.3厘米,宽1.3厘米,重22.1克,1994—1995年徐州楚王墓出土。头为纯金铸成,鹰头戴冠,阴刻出双眼,鼻类,嘴类。为其他器物之附件。
十九、银质敦
该敦长12.5厘米,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呈圆柱形,周身饰繁缛的花纹。花纹异常繁密刻纹较浅,不易识别。器壁厚0.3厘米。敦为铜矛后端的柲上装握手的柄。
楚国金银器皿出土颇多,除上述金银外,尚有纯金的铆钉、纯银的官印和镶贴纯金的玉枕等等。
二十、金带扣
扣长9.1厘米,宽5.1厘米,重142克、162克,1994年出土于徐州市九里区簸箕山宛朐侯刘萟墓。
二十一、金带扣
带板长8.1厘米,宽4.4厘米,均重100克,徐州后楼山6号墓出土。
两块扣板均为镂铸,纹饰相同,为腾跃翻曲、肢体夸张变形的三头羊。右侧带板一侧有椭圆形穿孔。该墓同出有“刘泾·南阳夫人”双面铜印。
二十二、“君侯之印”龟钮银印
通高1.6厘米,印面边长为2.2×2.2厘米,徐州桃楼蟠桃山刘颀墓出土。
龟钮方形印台,篆书阴刻“君侯之印”四字。在墓中还出土一方铜质双面印“刘颀·臣颀”,该印龟足拱起,其下穿孔系绶带。
二十三、“楚都尉印”龟钮银印
通高1.7厘米,印面边长2.3×2.3厘米,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该墓同出土三方印,一方为楚都尉。二方为楚骑尉印,形制相近。三方为“薛毋伤”桥钮银印取消
通高1.4厘米,印面边长1.4×1.4厘米,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的陪葬墓绣球山1号墓出土,印为桥形钮,方台双层印台,印面阴刻篆字,此为私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