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英雄项羽
文·郭 嘉
“项籍者,下相人也(今宿迁西南),字羽。”(1)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死于公元前202年,他南征北战,东荡西除,叱诧风云,戎马一生。统揽我国历史人物“成者王侯败者寇”者,不胜其数。而项羽生时英雄盖世,死时坦荡壮烈,成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典范。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从唯物史观出发,项羽的产生离不开当时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是时代推出了项羽。
首先,项羽出生于秦楚交兵的腥风血雨之时
项羽出生于楚国官宦世家,其祖父项燕楚国将军。但是项羽出生时正值秦国攻打楚国,楚国曾经是春秋战国地域最广的国家,但是面对秦国的进攻,为避秦国锋芒公元前241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郢都已由陈(今河南淮阳)东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的第九年。七国争雄,合纵连横,战火不断,迁都后项燕曾大败秦军。然而,“二十三年(公元前223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即楚。因秦始皇父亲为庄襄王名子楚,避讳称楚为荆)取陈以南至兴平,掳荆王(负刍),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前222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2)是时项羽九岁。公元前222年秦灭楚,楚国亡。十岁的项羽经过了腥风血雨的洗礼,经历了家恨国仇。
其次,项羽成长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之下
秦国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建立第二年就开始了建立健全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的一系列活动。其一,中枢机构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官僚由皇帝任免推行世袭,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地位;其二,地方机构推行郡县制。全国划为36郡,后增至40郡。郡守下设县令,进行封建专制统治;其三,扩充军队。分中央常备军和地方军,将军由皇帝直接委派。全国军队百余万人;其四,加强治安。制定《秦律》实施严刑峻法,加强镇压农民的反抗,并以法律固化对农民的剥削;其五,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为了加强文化、经济、赋税、军事上的集权统治;其六,秦始皇出巡,极尽奢侈。秦始皇为了祭祀、封禅、求仙,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开始到公元前210年死于出巡途中,十年间五次大出巡,每次出巡“属车八十一乘,千乘万骑。”(3)“富人以资佐,贫者筑道旁”项羽曾在会稽见到讲:“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在咸阳见到讲“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4)可以推知,后来没成名,而当时看到秦始皇出巡场面而感叹的人无数;其七,实施三大皇家工程。一是陵墓工程。秦始皇公元前247年(13岁)即位,开始修建陵墓,(分内外城。内城方形,周长2525.4米,外城长方形,周长6294米,现存陵丘高76米,底部为485×515米。陵内筑地宫建面4500平米,陈列各色珍奇珠宝,明珠做日月星辰,水银汇成江河湖海,陪葬坑陶兵马俑近万名。)历经37年到秦始皇死,共动用刑徒及奴隶七十余万人。秦二世葬秦始皇时将无子女宫女全部殉葬,防泄陵内秘密将修陵工匠全部活埋;二是驰道工程。秦王朝建立第二年(公元前220年)开始修驰道,由丞相李斯主持,“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折合现在69.3米宽),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5)到公元前208年李斯被杀为止,历经十二年基本形成以咸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道路网;三是长城工程。“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褒万余里”(6)大将蒙恬为指挥用10年时间,先把燕、赵、秦北部城墙连起来,后修成西起甘肃临洮(岷县),东至辽东鸭绿江的万里长城。因苦役死于长城下的民工不计其数。有“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之说。(7)三大皇家工程,加之修阿房宫,无休止的征发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据史料记载,秦时全国约2000万人口,其中修陵70万,防匈奴30万,戍守五岭50万,修长城30万,再加上修驰道、搞运输共计200余万,这两百余万壮劳力脱离生产,农业生产大幅下降,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出现“百姓苦不聊生,自绳于道树,死者相望。”(8)的局面。农民奴隶稍有反抗即残酷镇压,“赭衣塞路,囹圄成市。”(9)项羽目睹并经历了秦王朝暴政下的社会情景。
第三,项羽起事于全国抗秦的刀光剑影之中
列宁在论革命到来条件时曾指出“一、统治阶级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上层’的某种危机,即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给被压迫阶级的愤怒和不满造成一个爆破的缺口。光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对革命的到来通常是不够的,要革命到来还必须‘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二,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灾难超乎异常的加剧。三,这些群众在‘和平’时刻忍气吞声地受人掠夺,而在动荡时刻,整个危机形势和‘上层’本身都迫使他们去进行独立的历史性的发动。”(10)公元前209年时的秦王朝一方面内部倾轧,宦官赵高指鹿为马,胡亥二世昏庸残暴。为保统治地位,不仅杀蒙恬、蒙毅,冯去疾,李斯等大臣,而且在咸阳杀害十二个皇子在杜县五马分尸十个公主,同母兄弟三人被逼自杀。以致“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11)另一方,秦朝统治者暴政苛捐,横征暴敛,民众无路可活。“天下苦秦久已”(12)骊山刑徒黥布带刑徒江中为盗,彭越率农民聚集巨野泽中,刘邦押送刑徒中与刑徒共逃芒砀山中,全国农民起义抗秦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屯长陈胜、吴广率900名戍卒赴渔阳(北京密云)戍守因雨误期要处斩,他们在大泽乡杀死秦尉揭竿而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早在楚国灭亡时楚国遗民南公曾下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三户历史上有四种解释:一为楚三户人家;二为楚的昭、屈、景三大姓氏;三为丹水县三户亭;四为漳水三户津。回过头来看历史,机缘巧合谶语竟成现实。亡秦者恰是楚国三户。一户楚国人陈胜(阳城,属楚地今河南淮阳)“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13);二户楚国人刘邦(丰沛人)公元前472年丰沛县属楚地,“淮北、沛、陈、汝南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14);三户楚国人项羽楚国将军后裔。以上三户全是打“楚”旗号起事。陈胜张楚,起义时称“大楚”,在陈建都,立国号为“张楚”自立为楚隐王;刘邦从楚到臣楚,先响应陈胜起义从楚,后追随项梁、项羽抗秦,受封为汉王而臣楚;项羽复楚,公元前209年九月项梁、项羽杀死会稽郡守殷通起义抗秦。后灭秦兴楚,正像蒲松龄对联中所写道“楚三户必亡秦破釜沉舟百二雄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竟吞吴”。
第四、项羽被时代推向历史舞台
项羽本来是秦末陈胜农民大起义中的一支起义队伍的领导者之一。项梁被陈胜张楚王朝封为上柱国,项羽一直是项梁的副手。在抗秦战斗中陈胜战死,项梁、项羽又推举楚怀王后裔复兴楚国继续抗秦。项梁死后,杀宋义救赵国即“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巨鹿之战“破釜沉舟”“诸候军无不人人惴恐, 诸候将进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作战勇猛,所向披靡,灭秦战斗百战百胜,抗秦的主力军当然是项羽领导的楚军。因此项羽曾站在历史的潮头,是完成消灭秦军主力,推翻秦王朝的这一历史人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灭秦斗争中曾起到核心作用,灭秦后项羽分封天下,自封为“西楚霸王领(梁、楚)九郡(天下36郡,占四分之一),都彭城” (今徐州)。正如项羽所说的“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15)这样兴灭国、继绝世,举遗民的历史重责自然地落到项羽的肩上,爱尔维修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16)时代造就了项羽,并把项羽推向历史舞台。如司马迁所评“秦失其政,陈胜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敌。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17)
第五、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
项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力拔山兮气盖世盖世”,(18)但是由于他性格致命的弱点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失人,失地。公元前202年垓下被围,他没有选择东山再起,而是豪爽的把宝马送给亭长,千金头颅送给故人吕马童。自负自尊的毅然选择壮烈地自刎,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年仅三十一岁。项羽在公元前207年建立的西楚王朝到公元前202年仅五年即灰飞烟灭。可是,项羽却留下了“破釜沉舟”“一以当十”勇猛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霸王别姬千古绝唱;也留下了四面楚歌,无颜见江东父老英雄末路的历史故事。至今宿迁尚有项王故里、虞姬墓;徐州有项羽的戏马台、马市街、美人巷。彭城路一号有西楚故宫(霸王府明代毁于战火)遗址。俗称“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是失败的英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9)。而西楚霸王项羽的英雄业绩和人格魅力,仍为后人所传颂。
注:
(1)、(15)、(17).(18)《史记·项羽本纪第七卷》
(2)《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卷》
(3)《续汉书·舆服志上》
(4)、(22)、《史记·高祖本纪》
(5)《汉书·贾山传》
(6)《汉书·蒙恬传》
(7)《水经注》卷三,郦道元
(8)《汉书·严安传》卷64
(9)《汉书·刑法志》卷23
(10)《列宁选集》第二卷《第二国际的破产》P620-621
(11)《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卷》引贾谊《过秦论》
(12)《史记·陈涉世家》第48卷
(13)《史记·李斯列传》
(14)《汉书·货殖列传》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P450马克思《1948年到19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
(19)宋·李清照《乌江》
(责任编辑:海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