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邳州市 |
新沂市 |
鼓楼区 |
云龙区 |
九里区 |
贾汪区 |
泉山区 |
铜山县 |
瞧宁县 |
丰县 |
沛县 |
|
|
 |
|
|
 |
编辑日期:2014-9-24 10:11:32 来源: 发布者: 阅读次数:
次 |
西王母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汉代有关西王母的形象非常丰富,除了铜镜上的西王母之外,在壁画、画像石、画像砖、摇钱树、生活实用器等各种材质上,都有西王母的形象。由于汉画中西王母、东王公等形象是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可以将铜镜上的西王母、东王公图案与之对应起来共同研究,借此可以发现他们存在的共性,以及差异性。
一、汉代铜镜上出现的西王母
1、西王母博局镜(国家博物馆收藏)
其基本纹饰为博局纹,四乳和TLV纹将图像分为八份,分别饰有大角兽、鸟、羽人骑兽、羽人匍在兽背上、怪熊、长卷角兽、西王母侧坐,为四分之三侧面角度,可看出一边清楚的有头饰“胜”,左手前伸,对面为捣药的玉免,玉兔有翼,右前肢持杵,作捣药状,药钵似卷云形式。西王母博局镜不是博局镜中的主要类型,出现西王母的博局镜经检索最新资料公布的资料,发现有17面,属于最早出现西王母形象的镜种。
2、西王母龙虎画像镜 (上海市博物馆藏)
镜背被四个乳丁均匀的分为四区,每一区之间的纹饰都有差异。一区为龙纹,呈奔跑式,前足前抬,后足外伸,龙背上有翼,与之对称的一区为虎纹,虎纹的形态与龙纹相似,只是身体的长度较之略短,背部有翼。一区为西王母,左右各有侍者;以镜钮为对称点的另外一区为东王公,左右各有侍者。西王母、东王公的形象大体相似,但是面部略有差别。主体纹饰的外围有一圈铭文,铭曰:“龙氏作竟自有道,东王公,西王母,青龙在左,白虎居右,刻治今守悉皆在,大吉”,这类画像镜两区为龙、虎,两区为西王母、东王公, 是神人龙虎纹铜镜中最主要的装饰,出土的铜镜数量也最多。基本的纹饰没有什么差异,最主要的不同是在铭文的内容上。
3、三段式神兽镜(上海博物馆藏)
整个铜镜的构图规整而又比较繁缛,显示了一种高超的铸镜技术。镜背分为三段,最上面一段面积较小,中间下部为一只乌龟,龟背上有华盖一,左侧中部有一神人,左右两侧各有两个侍者。右侧为五个侍者,相向而立,呈低头状。中间一段以镜钮分为左右两小区,各为一只野兽,但具体是何种兽,不可辨。最下段与最上段对称分布。最下段为两神两侍者。主体纹饰的外围为十个方枚所组成的圈带,中间夹杂着禽兽纹,方枚上部铸有文字,名曰:“八子明竟,幽湅三冈,巧工刻之□文,上有□□吉昌。”
两汉铜镜上的西王母形象主要集中于博局镜,画像镜及神兽镜这三种镜种上,早期西王母博局镜,图像主体构图单一,图像一般有西王母本人,或者西王母跟玉兔捣药组合在一起,它并不是博局镜主要的构图纹饰之一。到后来的西王母画像镜,图像主体不再是单一的西王母本身或者本身附带的神仙系统,它有了详细的分类,成为画像镜的几大种类之一,这时候的西王母或与龙虎禽兽一起出现、或与车马一起三段式神兽镜出现,或以歌舞的表现形式展示,又或者出现了西王母屋舍画像镜、西王母育子画像镜等。至于后期的神兽镜,西王母几乎成为了神兽镜最主要的镜面纹饰,只是在有些镜种中西王母不再是主神了,她成为众多神仙中的一个。
二、 其他汉画题材上出现的西王母
1、壁画上的西王母
壁画墓是西汉早期出现的装饰墓葬形式,河南、陕西是西汉壁画墓的流行地区,汉代壁画墓中目前仅见到六幅西王母画像,这些壁画墓中的西王母形象都处于西汉时期,壁画墓中的西王母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彩绘颜色,反映出汉代人五行色彩观与神仙之间的关系。
2、画像石上的西王母
画像石上的西王母形象最为丰富,在中国汉画像石的五个中心区域都有西王母图像的出现。李凇教授将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分为山东苏北的嘉祥样式、滕县样式、沂河样式、徐州样式;陕北画像石的永元模式、永和模式;四川西王母样式等。
3、画像砖上的西王母
画像砖上的西王母图像主要是分布在河南及其四川,画像砖上的西王母造型独特,反映出西王母的形象从西汉到东汉、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神话故事的侧面形象到宗教领袖的正面偶像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四川画像砖上的西王母图像极具地方特色,西王母大都坐在龙虎座 上,很少有东王公配对,同时形象都是正面“偶像式构图”。
4、摇钱树上的西王母
摇钱树是汉魏时期流行于巴蜀地区的独特文物。西王母信仰是摇钱树中重要的主题,摇钱树上的西王母与昆仑诸神、朱雀、天马、黄羊、玉兔、灵猴瑞兽珍禽一起,组成了五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反映出汉代巴蜀地区的人们对西王母的崇拜和狂热追求。摇钱树上的西王母典型的例子为西昌高草出土西王母摇钱树。
5、生活实用器上的西王母
西王母图像是汉代最常见的艺术图像,而在漆器上的图像十分罕见。目前唯一能够见到的实物,是1925年出土于朝鲜乐浪郡王盱墓的加紵漆盘上的西王母像。漆盘中的西王母居于画面的中间,头戴“胜”饰,以正面的形象端坐在云端。
壁画、画像石、画像砖、摇钱树、生活实用器上的西王母,基本都是端坐的女性形象,虽然不同地区的西王母形象各有不同,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不过总体来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①西王母都为端坐,宽衣大袍,戴胜,有的还肩生双翼。②大部分西王母“凭几而坐”,这个座有的为龙虎座,有的为普通的案几,有的居于高山之上。③西王母周围一般都有附带的神仙系统,羽人,九尾狐,玉兔,三足乌等簇拥在西王母身边。④有的是西王母独处,有的西王母,东王公开始配对出现,总体来说西王母独处的时代早些,配对出现的时代要晚些。
三、铜镜中的西王母与其它图像中西王母形象的比较
铜镜上的西王母是在特殊媒质上的创作,形式上又受到圆形构图和金属铸造的限制,故其图像自有本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西王母的服饰、身边的群仙、坐具及东王公的形象几个方面。
1、服饰
汉代图像中西王母的服饰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戴胜,一是戴冠。戴胜已经成为辨识西王母形象最为重要的特征对象之一。《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了汉代皇宫贵妇佩戴胜的制度,“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皁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隐领袖缘,以绦翦牦蔮簪珥,珥耳珰垂珠也,簪以瑇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西王母规矩镜中的西王母的头部大部分戴胜,与画像石、画像砖、壁画上的西王母戴胜的特征是一致的。
在西王母的图像中,还有一种戴冠的形象,东汉中期以后的画像镜、神兽镜中西王母戴冠的形象更多。西王母所穿服饰为汉代常见的右衽深衣。山东孝堂山、宋山三号、微山县两城镇、邹城市高庄乡金斗山、邹城市郭里镇嘉祥县南嘉祥村出土的画像石上的西王母身上穿着的为右衽深衣。宋山小石祠西璧画像石上的西王母在深衣的肩部还披肩,披肩呈牛角状,两边各向上翘起。画像石上还在其表面表现出一道道的如同羽毛状的线纹。铜镜上西王母基本上不见有披肩装饰,主要都是着右衽深衣。这是两者之间的差异。
2、群仙
汉代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上所表现的西王母形象是一个场景构图,昆仑山是西王母图像的大背景,西王母是昆仑山上的主神,山上群仙众多,他们的头部一般为兽形,往往是以西王母、东王公为中心对称分布,动作不一。同时还有珍禽异兽、仙草灵木等等。这些群仙或是羽人,《楚辞·远游》说“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人得到身生毛羽。”,洪兴祖补注:羽人,飞仙也.”可见羽人本身的性质决定他在西王母神仙系统中的重要地位,铜镜中也多见羽人身影。
铜镜中的西王母没有大的场景,缺少对仙山和众神的表现。这一方面是囿于铜镜的画面较小,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表现构图,但同时也可能是由于在铜镜和画像石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构图理念和画像模式,对西王母的心理模态也不完全一样。西王母铜镜中的仙人没有画像石中众多且动作多样,一般都为两位仙人以西王母、东王公为中心作左右对称式的分布。辎骈车、伯牙弹琴等则是西王母铜镜中特有的辅助图像。辎骈车主要出现在画像镜上,配有辎骈车的西王母画像镜,反映了对西王母理解的转变,由天下独尊转向君母身份。
3、坐具
西王母的坐具是一个特殊的图像标志。在文献中并没有西王母坐具的具体记载,只是在《山海经》中有西王母“梯几”、“戴胜”的说法。“梯几”如何解释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就是凭几而坐,郭璞注:“梯谓凭也。”袁柯解释为何古时老者凭几而坐,是因为“俨然具有王者之风。”《说文解字》:“几,凥几也。”段玉裁注:“凥各本作踞,今正凥几者,谓人所凥之几也。”早期的画像石上表现的西王母图像就是箕踞而坐,西王母前面为案几。东汉以后,西王母的坐具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坐榻式、曲状天柱式、胁侍座式和龙虎座四种类型。铜镜上西王母基本上都是雍容富贵的妇人,基本上不见有坐榻上的造型,其他曲状天柱式和胁侍座式的坐具就更加少见,这可能与铜镜画面较小,难以容下这么多物象有关,但也有可能这就是铜镜与画像石上西王母的差异。
4、东王公
东王公出现的时间较西王母为晚,画像石上表现的东王公的形象与西王母相似,但是细部也有诸多差异。东王公头上也戴有发饰,不是胜,而为发冠,东王公的冠式有三山冠和通天冠两种。画像石上东王公的坐具与西王母类似,有坐榻式和胁侍座式两种,但是缺少曲状天柱式,这可能与东王公的地位有关。滕州市桑村镇西户口村出土的东王公画像石中东王公的左右两侧各有两个龙首,东王公端坐于其上。铜镜中的东王公基本上都为端坐式,没有发现有坐具,这与西王母的形象基本类似,也应该也是由于铜镜表面可容画面的大小有关。初期的西王母博局镜没有出现东王公,画像镜,神兽镜开始出现东王公的身影,这与同时期的汉画像石(砖)等也基本符合。
由上可知,画像题材和铜镜中西王母形象及其附属形象存在着联系和差异,铜镜中的画面的稳定性相对来说是绝对的,画像石上的画面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西王母和东王公的形象在画像石和铜镜上基本类似,但是在细部,诸如服饰、坐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可能是当时存在着西王母形象表现的不同模式所造成的。作为主图附属的群仙等存在的差异性较大,画像石上面的群仙种类多样,所表现的动作也不一。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西王母画像镜,神兽镜大量出现“西王母”“东王公”的榜题,其他画像题材却几乎没有这一现象,这估计跟铜镜局限的构图空间有很大的关系。
究其原因铜镜最主要是作为生活实用品而非丧葬用品存在的,因此作为背面纹饰的西王母图像主要是民间信仰和宗教神像崇拜的产物而非丧葬制度的产物。铜镜背面构图空间狭小,这也决定了它不能如其他汉画题材般勾勒西王母场景弘大,细节完善。铜镜上的西王母形象总是以最简洁,最具标志的特征出现在小小的镜背后面,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祝福以及对神仙的信仰和崇拜。
(责任编辑:海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