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邳州市 |
新沂市 |
鼓楼区 |
云龙区 |
九里区 |
贾汪区 |
泉山区 |
铜山县 |
瞧宁县 |
丰县 |
沛县 |
|
|
 |
|
|
 |
编辑日期:2014-10-23 9:46:11 来源: 发布者: 阅读次数:
次 |
记得在南京听一位学者在作《我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演讲中,提出“文化就是人化”的观点,乍一听,很是愕然。细思量,却很有道理。文化的创造者是人,文化的使用者是人,文化的传播者是人,文化的传承者还是人;文化反映的客体是人,研究文化的主体也是人;文化作品更是体现了人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徐州史志》众多栏目,无不与文化相关,无不与人相关。本期十个栏目,从不同的角度在写文化、写文化人。
“文经史脉”栏,写三个文化人,一是金代沛县邵世矩和张介。作者挖掘出非正史记载的金代徐州第一位状元邵世矩和第二位状元张介。隋唐以来科举取士,是考文化,十年寒窗,苦读经史子集,搜肠刮肚创诗词歌赋,起承转合写应试八股文,只有文化达到一定标准才能中榜,何况是全国第一名;二是南朝彭城刘孝绰。中国楹联是中国古文化的凝结,源于古诗对偶,讲究文字凝练,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中国楹联创于南北朝,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刘孝绰能堪称中国楹联第一人,必然学有专攻,定是文化中的文化人。
楚风汉韵是徐州历史文化的品牌,“楚风汉韵”栏目是写徐州汉代两个历史人物。一是彭城刘解忧。中国汉代和亲制度文化的执行者,同时又是文化使者,几经磨难,古稀之年返还长安,成就和亲佳话;另一个是徐州汉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是影响至今的汉代文化大家。
“人物春秋”栏,其一,《晚清丰县江湖名侠邱大刀》,自古侠客武艺高强,持强扶弱,游离状态下生活,官家很顾忌,历来认为“侠以武犯禁”。名侠邱大刀竟以侠做官到总兵提督,足见其修养。但终究是侠客,文以其友状元张謇《书丘大刀》“大刀殁后,二子亦相继殁,不知大刀尚有后裔否?”结尾,令人扼腕;其二,《顾颉刚日记里的张雁秋》,通过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文化名人顾颉刚的日记,窥视徐州张雁秋个性刚强,果敢好义,能治事,有担当的人物形象;其三,《刘区长巧放水》记叙解放初,古邳区政府刘桂云副区长在矛盾中巧疏黄河故道,泄洪的故事。书写了政府干部廉政、勤政文化的篇章。
“党史人物”栏 ,《与党同龄的青春风华——纪念伯父李蔚森烈士》回顾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李蔚森烈士的生平事迹;《心系人民——记原徐州地委书记罗运来》叙述原徐州地委老书记罗运来同志一心为民,无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称号。以上两篇同属革命历史文化研究。
“历史追溯”栏,《乾隆年间徐淮治河工程贪腐刍议》、《徐州近代禁毒史话》、《抗战胜利后徐州的工会组织》主要是对徐州历史文化的考证,不过前者是对历史事件,后者是对人。
“名街名巷” 栏,《徐州的苏堤和苏堤路》是地名文化,《清代徐州户部山四门考辨》是遗址文化。对了解徐州地域文化大有裨益。
“一家之言”栏,《解读邳州博物馆馆藏清宣宗诰命----兼与南京大学教授高国藩先生商榷》是两个文化人对历史文物清代诰命的考量、研究。
此外,本期还刊登了《徐州的解放初期商业概况》、《正人正品写正书——读赵峰正书》、《三百年后话邻云——纪念“龙城画派”创始人吴作樟》、《品悟古诗词中的“笑”》、《徐州续诗征》成书始末、《画家·战士》等文章,有的是作者研究徐州商业企业文化;有的是挖掘书画家文化修养到品德涵养,再升华到修身做人的文化内涵;有的是文化人点评文化艺术作品。文章一扫浮躁之风,短小精悍,行文流畅,值得一读。
总之,“文化就是人化”,不过是学者揭示了文化的内含而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