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邳州市 |
新沂市 |
鼓楼区 |
云龙区 |
九里区 |
贾汪区 |
泉山区 |
铜山县 |
瞧宁县 |
丰县 |
沛县 |
|
|
 |
|
|
 |
编辑日期:2014-10-23 10:28:24 来源: 发布者: 阅读次数:
次 |
朱寨镇位于徐州市沛县西部,建成于1951年,在2000年4月由朱寨乡与闫集乡合并成为现今的朱寨镇,全镇总面积约82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人,下辖22个行政村、107个自然村,总耕地面积4736.12公顷。朱寨镇以“一矿、一泉、一区、一园”为发展轴线,紧扣省市县委政府的方针政策,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获得国家级生态镇、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江苏省农机平安镇、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徐州市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示范镇、徐州市法治先进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区域优势集镇
朱寨镇区位优势独特。东邻沛城,西靠大沙河,境内“沛丰路”、“沛鸳路”、丰沛铁路横贯东西,“沛敬路”、“龙河路”纵贯南北,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北依大屯煤电公司,镇内坐落着徐州矿务局张双楼矿、华润天能朱寨煤矿,煤电资源和地热资源都十分丰富。镇区主街有1.5公里,沿街店面200多家,同时在镇区南边的苏北商厦,更是辐射周边乡镇商贸中心。全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一步提高镇村规划建设水平,我镇也从交通、卫生、教育、居民小区建设、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了规划布局,集镇中心地位进一步突显。
二、文化传承古镇
沛县作为汉文化发祥地,对朱寨镇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尤其是汉高祖刘邦的孝道之情,更是在我镇广为流传,我镇历届政府更是积极响应,斥巨资在我镇兴建了高标准星级养老院,同时每年定期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和烈士军属,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忠诚刚烈之义更是我镇的文化传承,闫尔梅,字古古,朱寨镇杏花村人,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字画家,在当时颇有盛名,与张溥、陈子龙齐名。终其一生都在反清复明,坚持自己的忠义到底,死后更是叮嘱后人,其墓穴按照明俗筑方墓,以示死不降清的不屈节操,其墓地位于朱寨镇杏花村西,是江苏省二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其子孙也代代传承着先人意志,形成现今的闫氏家庭墓地,现仍存留7座封土,占地约2万平方米,我镇各单位定期组织到现场参观缅怀,感受其“阴陵道左困英雄,骓马长嘶千里风。成败任妨争面目,不随亭长渡江东”的壮烈气节。
三、旅游魅力乡镇
朱寨镇围绕“一园”、“一庄”“一农场”,着力打造新亮点,着眼于旅游业发展的最新态势,谋划朱寨镇旅游业的发展。
打造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带。以沛丰路沿线朱寨段为中心,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6000平方米智能温室2座,钢架大棚10万平方米,育苗用日光能温室6亩,1000平方米现代化农业科技培训大楼1幢,全自动智能鸭棚20幢,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核心园区,引领带动亿莱食用菌产业园、沛县华物园特种猪养殖场、规模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力争在农村土地改革大趋势推动下形成全镇特色农业产业“百花齐放”的大格局,并使之成为集农业新品种引进、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示范带。
打造乡村休闲公园——神怡园生态农庄。随着国人旅游休闲观念的改变,游客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农家饭、采摘、垂钓等原始形态的旅游产品,而是需要能够满足其身心放松、深度体验的美妙经历。朱寨镇生态环境优美、特色物产丰富,民俗文化多样,具备发展乡村休闲的基础条件。神怡园生态农庄,设计开发了集生态采摘、民俗体验、文化休闲、水上娱乐等具备参与性、体验性的系列旅游产品,有效提升了朱寨镇旅游产业素质,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打造台湾特色农趣园——玉盛种植家庭农场。地处丰沛路北朱寨镇黄井村境内,是沛县首批经过村、镇、县核准,获得经营权证的家庭农场,农场以发展设施瓜菜和引进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农业新品种为主,引进台湾农业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共规划了企业文化展览区、休闲游乐区、玫瑰园区、特色种植区等四大功能区,为当地民众提供台湾宝岛的特色产品,更让游客们在朱寨就能享受到宝岛上的独特人文气息。
四、生态宜居福镇
按照2013-2030年的规划,朱寨镇将建成“1+7”(1个中心镇区,7个新型社区)农村新型模式。我镇始终坚持以“居住社区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科学化”为引领,按照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住宅、交通等项目为支撑,高起点、高标准完善主、副镇区规划。目前,已经完成和谐家园二期、沁园小区、汉府嘉园等小区建设工作。
“大产权 成本价 学区房”的农村新型社区—马元新型社区。占地14000亩,容纳120户,是沛县“100个新型社区”的先驱典范,是由政府引导,公司承建的新模式下开展实施,共投资2000万元,并且卫生室、超市、文体娱乐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让入住村民享受到与“市区居民”同等的生活条件,同时我镇还配套建设了沛县实验小学—马元分校,高水准的县区师资力量,高配置的科技教学条件,严要求的招生生源区域,更成为了小区吸引当地居民的一大特色。因是前期农村社区的试点,马元社区尽享政府补贴优势,我镇结合 “算足个人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全是大伙的。”退宅入社区的理念,同时出台相应的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让百姓住上高质量的廉价房。
“强整治 严保持 提档次”的环境要求——改善镇容镇貌。我镇按照“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要求,大力开展以“看卫生习惯,比文明素质;看村庄环境,比实干为民”为主要内容的“双看双比”活动,助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截止目前,我镇已有陈楼、小朱庄、前李楼等46个自然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分别达到市、县级验收标准。同时建立健全 “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践行我镇“上门收集,垃圾不落地”的执行理念。严格建章立制,创新镇村干部“三级督查”的管理模式,同时落实“三个一”的资金保障制度,为整个垃圾体系的运转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物质后盾。按照“日产日清”的要求,保洁员每天早晚两上门,街面店铺实施“门前三包”制度,切实将环境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同时在张楼推行“垃圾分类”的提档升级试点工作,并计划今年年底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建章立制、经济保障是基础,人员工作落实到位才能达到工作要求和目的。朱寨镇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工作,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强化措施、落实到位、督查到位,真正将垃圾资源化,提高环保档次,将朱寨建设成一个生态宜居的“幸福”小镇。(责任编辑:海 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