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车镇位于苏北鲁南的边缘,东邻老沂河,与新沂市草桥镇搭界,西与邳州市城区接壤;南靠大运河与新沂市王楼乡相连,北与陈楼镇毗邻。陇海铁路贯穿东西,高速公路、省道横穿境内,交通便利。全镇59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余人。下辖龙池、张圈、四王、果园、陆营、圩北、桃园、蒋庄、墩集、范庄、天齐、红卫、刘口、宋圩、堰洼15个村居,74个自然村庄。
炮车历史悠久,公元198年,曹操与吕布在下邳对阵,命能工巧匠制造霹雳战车(又名“炮车”),后以炮车为地名,现炮车收录在中国古地名字典。
1943年底,炮车划与抗日民主政府宿北县,为邳二区,区治设于龙池。1949年5月,属新安县所辖,为双河区(新安县后改为新沂县)。1952年设炮车区建制。1957年撤销炮车区,改为炮车乡。1958年9月成立炮车人民公社。1983年3月撤销公社党委、管委设乡党委、政府。1987年2月撤乡建镇。1999年1月炮车镇划归邳州市。2013年8月,撤销炮车镇,设立炮车街道办事处。
“十二五”期间,由炮车街道再到市高新区,高新区实现了由乡镇工业园到市开发区的华丽转变,成为邳州市工业“两主三特四重”中的两个主要板块。
(一)园区配套日趋完善
高新区坚持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完成了高新区57平方公里的1:1000地形图测绘,编制了高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等4个规划。“十二五”期间园区基础设施总投资20亿元,基本实现了园区“九通一平”。新建道路2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500盏,完成同杆四回10KV供电线路工程,铺设污水管网18千米,尾水导流工程15千米,供水管网、燃气管网、供热管网等同步建设,110KV墩集变电站加快建设,循环园污水处理厂、消防特勤站、高新区展厅、270加油站投入使用,270省道绕城建成通车,高新区境内主要道路实现无缝对接。努力提升园区对项目集聚的吸引力、产业集群的支撑力和区域发展的带动力。
(二)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作为邳州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高新区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四大特色产业园区。
1、节能环保产业园:重点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龙头企业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一;行业知名企业“美国西恩迪蓄电池有限公司”和“小洋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落户园区,日本汤浅电池即将落户园区,着力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循环经济产业园已经形成了以新春兴集团为龙头的再生铅、以中节能集团和天之源科技为支柱的地能、太阳能综合利用环保产业体系,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达到500亿元规模。
2、新材料产业园:区内已形以国内永磁产业最完备的企业南方永磁公司为龙头的稀土永磁新材料产业,和以国内最大的民企石化企业海天石化公司为龙头的高分子复合新材料产业,随着友信宏科永磁电机、恒荣动力控制器的落户,稀土永磁材料正向永磁电机发展,并已与高分子复合材料重要节点项目金发科技公司成功签约,新材料产业发展提速。
3、智能制造产业园:依托省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军霞健身器材、华邦汽车、阿斯美特机电科技、库奇机器人、东方金钰机器人等企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建设省内一流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加快了高新区新型工业化步伐。
4、生物医药产业园:依托邳州丰富的大蒜、银杏特色资源,发展健康食品和生物制药产业,正康制药、三仪生物、恒鼎生物、彭瑞生物制药、正大食品、千药堂国药研究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已成功落户,扩大了区内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规模,缩小了园区与国内知名高新区生物医药行业的差距。
(三)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高新区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活力显著提升,创建省级高新区取得显著成效。新增国家级园区1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省级园区3个,高新技术企业23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0个,新认定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15家,新增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家,新认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家,国家级研发中心3家,中国名牌产品1个,江苏名牌产品2个,重点新产品推广项目等近百项。园区先后获批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省创新型示范园区、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园区、省科技产业园、省级再生铅产业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完成园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炮车街道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和谐新炮车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发展与惠民、富民相结合,统筹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市前列;文化事业稳步推进,文体活动中心等设施建成投入使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基本健全完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建炮车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完成区内七所小学和幼儿园的改造,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全覆盖;四王村被评为“省级文明示范村”,蒋庄社区被评为“三星级”康乐村(居)。每年拿出1000万的财政配套资金全力做好为民实事项目。五年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837元和18741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2.7%和14.6%。
在“十三五”开局的历史节点,通过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16年“求突破、大发展”,17年“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等行动计划,努力把高新区建成开发创新的先行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绿色发展的样板区,力争早日建成省级高新区!
(责任编辑:海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