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徐州公路的建设与发展
孙茂洪
(编者按:[徐州道路百年兴衰史]{徐州史志2016年三期}上篇记述了民国至建国前半个世纪徐州道路的兴衰过程,此下篇则详实记录建国后五十年徐州公路的建设与发展,百年历史沧桑巨变,今昔对比,天壤之别。)
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当时的徐州城被国民党军溃败时破坏的满目疮痍。污水横流、舟车罕通,经济萧条,交通瘫痪。新政权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组织民众修路架桥支援前方。
当时徐州通往各县的公路仅有11条:徐丰、徐沛、徐韩、徐海、徐淮、徐宿、新沭、砀单、砀永、徐临、丰砀等,约400公里。都是土泥路,路面狭窄,凸凹不平,晴通雨阻,如徐州至丰县百多里路程就有200多个弯道,断头路多,迂雨颠簸一天方能到。真正晴雨都能通行的仅有44公里。
公路的抢修与恢复阶段
徐州介放后,为支援人民介放军渡江南下的军事需要,人民政府动员组织广大民众抢修公路、桥梁。先后打通徐淮、丰砀、丰黄、砀永、徐临等路段,让百万支前大军车轮滚滚顺畅通过。1949年江苏省成立苏北公路局,{设在徐州南关火神庙街}次年元月,首要任务抢修徐淮路运河段,虽然施工期间适迂水灾,农村失收,人民政府及时给予民工补助,每立方土补贴小米二斤,万千民众团结一心,苦战八个月,将跨越运河大桥的徐淮路打通。1957年3月,对徐淮线的改线工程,由徐州专员公署批准成立修建公路委员会,铜山、睢宁、宿迁三县成立筑路指挥部,全部工程于1958年6月竣工。总里程115公里。路面拓宽至12米。该路是通往宁、沪、浙国家的主要干线(104国道)。
1955年为了与山东新改线的临郯路连接,新沂县人民政府实施淮沭新公路的改线和拓宽路面工程,动员6000名民工,历时一年完成,境内做路基土方9.7万立方,占地163亩,路面宽10米,该线路是徐州地区有史以来按正规的修路程序修建的第一条有路面的路线,是连接山东临沂至青岛的国家干线之一。{205国道}
20世纪五十年代,同时期还对省道徐丰、邳苍、邳睢、丰沛、丰黄路重新修复,加固路基,拓宽路面,将原土泥路改铺泥结碎石路,实现晴雨皆通车。
1963年中央交通部决定修建徐州至连云港的307公路,二月在徐州由交通部召开的有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济南军区、南京军区、江苏山东二省交通厅等18个单位参加的施工筹备会议,确定了公路的走向、标准、组织分工等问题,三月份307工程指挥部成立,四月24日测量线路,七月底工程勘测通过验收,紧接着工程技术人员到位,全线开工,经过三年半的奋战,于1965年底全线竣工。全长237.14公里,境内100.93公里,,路基路面为国家五级标准,双车道,路经两省跨七个县市,跨越中运河、分洪道、沂河、沭河等较大河流,连接东陇海铁路、邳苍公路、徐临公路、益新公路、通榆公路等主要干线,形成铁路公路连接的交通网,是徐州地区连接东西的一条重要公路。该路是徐州投资最多,线路最长,桥梁最多,标准最高的大型公路新建工程,虽为军用公路,从实际开放使用后,实效已形成了徐州地区东西贯穿的一条主要经济路线,并起到公铁分流的作用。
据交通史资料显示自建国初期至1965年,徐州市公路总里程已增至1369公里,晴雨都能通车的达880公里。历史进入到1966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这次运动历史已经判明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摘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历经10年的浩劫,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惨遭毁坏,处于半瘫痪状态。
开创’’要想富,先修路’’ 全民大办交通的新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改革开放,公路建设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而迅速发展起来。’’要想富,先修路,’’当时掀起一股全民大办交通的热潮。。至1985年,徐州公路建设已有4条国道,19条省道,县乡公路212条,总里程达2789.4公里。占全省公路里程的13%。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徐州原有的交通基础设施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大经济区之间的传递与幅射,以至国际间的沟通和交往。这种状况与徐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很不适应,与改革开放的要求很不适应。当时4条国道交会,过境车流量大,每日数万辆次,城市22条出入口道路拥堵不畅,如苏山头、黄山垅、段庄、金山等路况极差,宽度7米,成了卡脖子路段,给城市带来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交通阻塞,制约了对外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现实与未来都在迫切呼唤一条高标准的环城公路(国道连接线),此时市委、市政府深入发动、广泛讨论,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宁肯欠债,也要发展能源、交通’’的战略思想,此时正值朱镕基副总理来徐视察,明确指示我们’’要建快建’’,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缜密调研,反复考察、,最终决策修建三环路。
决策已下,但对经济欠发达的徐州来说最大困难就是资金上的缺口,工程款项采取多渠道筹措,政府、交通部门、社会筹资及银行贷款等办法,另外制定了以资代劳,坚持自愿、多者欢迎,有收入的市民(不含军人、学生、离退休职工)义务承担6方土或42元以资代劳款,全市职工积极响应,踊跃捐资,仅一个月便捐出1800万元。一位女青年捐出一万元不留姓名悄然而去,一位老太太积攒多年的300多元零钱从手帕里取出全部捐献......感人事例不胜枚举。(笔者参与三环路工程建设与后期资料的整理与编撰,见证了万千民众的大爱义举,捐资者与劳模均已载入三环路功德簿荣誉史册。)
三环路建设需动迁沿线建筑,因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口密度大,村舍厂矿较多,预计困难较大,但事实相反,闻悉要修建三环路,不论单位个人都满腔热情地支持,有的刚建好装修完准备结婚的婚房,听说影响线路,二话没说,拆!有许多拆迁户放着鞭炮拆除自家的房舍,管道二公司为路让房,拆除8幢宿舍楼,计一万平方米。经过40天,全线共拆迁面积40余万平方米。
1991年11月20日工程正式开工。八支工程队伍,8000余人,车辆、机械1000多台套,浩浩荡荡开进工地,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建设者们顶烈日、战严寒,夜以继日,高速高效。开展劳动竟赛,抢路基(削山头、填沟壑)大干40天,抢主体大干一百天,抢配套大干70天。建设者们以工地为家,病伤不下火线,有人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工程推迟婚期......经过艰苦努力,团结拚博,予期四年的工程,一年半完成。予1993年5月3月全线竣工通车。
三环路工程按高等级标准建成,总长55公里,路基宽60米,双向6车道,绿化带、环岛雕塑、路灯等附属设施配套齐全。其规模之大、时间之短、资金之省前所未有,在国内外拥有’’满环公路’’的城市也是罕见。三环路建成后,打通了城市出入口,国道相连,交通顺畅,并使铁路港站衔接,强化了徐州交通枢纽地位。扩大了城市面积,由原来的50平方公里,扩大到200平方公里,较大城市的框架初具规模。改善了投资环境,吸引了外商来徐考察投资,如大的建设项目彭城电厂、观音机场的兴建,三环路的建成提高了徐州这座历史名城的知名度,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条利国利民之路,生财致富之路,振兴经济之路。
三环路建成后,拉开了现代化都市的发展态势,市区到各县(市)道路不畅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只有高等级公路将徐州市区与各县贯通起来,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奔小康的需要,在三环路精神的鼓舞和激厉下,1992年底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考察论证,最后果断决策修建市县一级公路。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在全长500公里的战线上,打响了市县一级路工程建设的人民战争。出动70万民工上阵,沿线是一派万马奔腾、气势恢宏的动人场面。历经四年艰苦卓绝的奋战,市县一级路全线通车。总长500公里,总投资15亿元。9条公路纵横交错,不仅连接六县(市)五区,而且与邻省市县干线公路衔接,在全市范围形成了以徐州主城区为中心的高等级干线公路网。其中徐淮公路徐州至雎宁段97公里,徐海路徐州至新沂段144公里,徐贾路即206国道大庙至贾汪段26公里,徐丰路82公里,郑沛路41公里,徐肖路10公里,徐宿路12公里,徐宁路睢宁段27公里,邳睢路53公里。市县一级路技术标准高,路基宽25__55米,6个快车道,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100公里,全线新建大中桥梁63座,其中邳州运河大桥全长1478.5米,桥面宽16米,大吴运河大桥315米,桥面宽25米,均是当时京杭运河上规模较大的公路桥。
市县一级公路是一项功在当前、利在长远、利国利民的战略工程,其作用和影响巨大,它形成了市县公路网络,强化了徐州的交通枢纽地位。优化了城乡投资环境,改善了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总之市县一级路被人民称之为小康之路。
按照徐州市统一规划,乡村公路大多要在市县公路完成后再修,然而广大的乡村干部和群众耐不住了,纷纷自发组织起来,铺路架桥奔小康,一时间,一条条从县到乡的二级公路,从乡到村的乡村路,也竟相开工。贾汪区青山泉乡投入300万元,修建了一条10公里长的水泥路,提前与三环路衔接起来。铜山县一手抓市县公路,一手抓乡村公路,提前实现乡乡村村通公路。此时徐州交通基本形成一个以三环路为中心,市县一级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脉络,并与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相结合的四通八达综合运输体系。
高速公路的崛起
历史进入到20世纪末,徐州经济社会己驶入了快车道,作为江苏的北大门、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必须构筑以高速公路为支撑的高效快捷的公路网络。自1998年7月,京沪高速公路新沂段开工建设,全长23.373公里,总投资8.8亿元。2000年12月,京沪高速公路新沂段建成通车,徐州境内第一次有了高速公路,实现徐州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2002年10月,连霍高速公路徐州段151公里全线通车,是徐州高速公路建设里程最长的项目。横穿铜山、邳州、新沂三县’(市),使徐州成为欧亚大陆桥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2003年9月,全长82.1公里徐淮高速公路徐州段建成通车,作为江苏省规划建设的’’四纵四横四联’’高速公网络主骨架中的’’纵四’’和’’横二’’高速公路的共线路段,也是国道主干线同三、京福、京沪、连霍高速公路的区域联络线,西起徐州铜山,与连徐、京福东绕城高速公路相接,东止于宿迁,与宁宿、淮盐高速公路相连,纵贯铜山、雎宁两县。
连霍、徐淮两高速公路建成,贯通了徐州南北、东西国、省道主干线,改善徐州和连云港经济带投资环境。
2003年9月,全长43.5公里的京台高速公路(徐州东绕城段)通车,纵贯贾汪区和铜山县,加强徐州与县区的交通、经济联络。
2007年7月,全长51公里的京台高速公路(徐州西绕城段)建成,该线是交通部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公路网主骨架之一----北京至台湾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徐州东绕城段相接、与连徐高速公路交会,构筑起徐州高速公路环城线,拉开了徐州特大城市建设的主框架。市区面积扩大为500多平方公里,构成了徐州城区外围交通的主骨架,使徐州形成全方位地对外辐射的快速大通道,展示了徐州都市圈公路交通的大格局。
2010年10月,徐宁高速公路徐州段62.2公里建成通车。此路连接山东济宁、荷泽地区的省际干线,途经铜山、沛县、丰县。该路促进了开发利用沿线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加快徐州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
2012年10月,宿新高速公路徐州段29.6公里建成通车,该路对于策应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加强宿迁与徐州、连云港等地的联系,增强徐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完善江苏省南北向高速公路路网布局结构起到重要的作用。
徐州境内规划建设的还有一条徐州至明光的高速公路江苏睢宁段,长6公里,投资约3亿元,工程巳进尾声。该路位于京沪、京台通道之间,连接南京、徐州两大都市圈,缩短两地时空距离。至此徐州境内己建8条高速公路,总里程近500公里,在全国地级市中处领先地位。横穿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网,加强了徐州在国家交通枢纽中的地位,完善了徐州市区和县区的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徐州集聚幅射功能。至’’十二五’’徐州公路总里程已达约17733公里。
随着城市的快速拓展,汽车急骤增加,并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要运输载体。二十多年前建的三环路逐步由干线公路和城市边缘性道路演变为城市干道。机动车交通流量每日数万辆,道路堵塞现象十分严重,给城市交通和人民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鉴此,市里决策改造三环路建高架快速路。2012年5月24日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开工建设,这是徐州第一条高架快速路,经过工程建设者600余天的艰苦奋战,于2014年4月30日建成通车。全线长14.55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此路大大提高了车辆通行能力,缓介了城市东部交通拥堵现象,缩短了新老城区的时空距离。
东环高架快速路的成功实践为西环、北环高架快速路的改造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紧接着三环西路高架开工建设,于2015年9月30日建成通车。全线长约8.2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串连了九里、老城区及铜山片区,并与北、东三环高架快速路形成快速通道。同时也是国省道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西部对外主要出入口,缓介了城西交通拥堵状况。北三环高架快速路于2015年4月30日开工建设,一年半的时间,于2016年10月1日建成通车。全长9.4公里,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于东、西三环高架快速路衔接。
东、西、北三条高架快速路建成后,进一步发挥徐州环城高架快速路的整体效益,使徐州的都市形象、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更加凸显,为城市发展打开了巨大的增长空间。标志着徐州城市交通进入了立体化、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