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全国劳模掌家忠
建国之初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徐州的机械铁工业还处在手工业作坊式的热锻时代,这也是徐州工程集团的初创时期,在这一时期,徐州出了闻名遐迩的工匠掌家忠。他以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革新大王,创造了一个个技术革新的奇迹。同时以不求名利、吃苦耐劳、为国担责的品格传承着红色基因,由此推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上个世纪末徐州工人的楷模。
出身铁匠世家
掌家忠1930年生,出身于铁匠世家,从太祖父起就干起了铁匠行当,到了掌家忠父亲掌文芝,掌家的铁匠铺已经在新浦东大桥龙尾街上颇为有名气了。掌家铁匠铺除锻打农具、木工工具外,最为拿手的活是研究锻打菜刀、斧头、镰刀,其锻打的器件无不锋利耐用,在新浦一代很有盛誉,方圆几十里的客户都来买他家的菜刀、木工工具和农具。掌家忠小时候就是在叮当作响、火花四溅的红炉旁长大的,耳熏目染对铁匠有一份莫名的感情。八岁那年父亲觉得:打铁是个苦差事,世上三大苦,打铁、拉钎、磨豆腐。打铁是三苦之首,出力不说,一不小心的还会烧着碰着造成伤害,就想让他读书也好长大找份轻松一些的活计,于是把他送进了附近的学堂。然而,书没有读到半年,日军侵占了新浦,学堂被迫停课,书没得念,无奈又回到铁匠铺,小小的年纪就开始了打铁生涯。起先只是打杂,从鼓风、添煤、看火开始,年岁稍长就跟随父亲学帮锤、掌钳、淬火、掌锤。16岁时,他已经长成腰板挺拔的汉子,把原铁加温、锻打成型、淬火等铁匠技艺烂熟于心。当时的掌家中在新浦有巧铁匠之称。
进厂牛刀初试
1948年11月,以谷牧司令员为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滨海军区官兵进入新海连,谷牧担任新海连特区第一任区委书记兼区长,1949年底新海连特区改为新海连市,新兴的人民政府带领各行各业生产自救,因为掌家忠在铁匠中颇有名望。市政府分管工业的王主任推荐他担任新海连市龙尾区胜利镇生产自救会及铁业生产社副主任并兼任工会主席。解放了,工人当家作主,掌家忠觉得心理格外舒坦,干起活来更加买力,他东奔西走为各个手工业作坊找活路,寻商机,让一家家手工业作坊重新开工。由于工作出色,1949年8月2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对于掌家忠来说,他最钟爱的还是打铁活计。1951年在莒南县东南葫芦沟滨海开办华兴铁工厂(八路军鲁南第八兵工厂前身)迁移到了新海连,工厂缺少锻工,他听说后便辞去了职务前去报名,工厂知道他是远近知名的铁匠,非常欢迎,并给了他仅次于王立清工程师的报酬。当时实行的是供给制工资制度,以分数领取实物,王立清工程师的每月工资分数为70分,掌家忠为58分,拿全厂第二多的工资,这是掌家忠没有料到的。更让他感觉温暖的是,有着八路军兵工厂传统的华兴铁工厂,关心工人、尊重工人,处处为工人着想,他觉得这工厂就是自己家,他一定要更好地为工厂效力。当时,工厂承担了生产水车的任务,他干的是锻工,负责打制水车轴。水车轴是整部水车的核心部件,打制水车轴的工序就成了水车生产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工艺落后,生产效率很低,紧赶慢赶,一天也只能打25根水车轴承。这样的进度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眼见着水车轴的打制成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拦路虎,掌家忠着急了。于是便苦思冥想琢磨个点子。传统工艺煅打水车轴,一个个的煅打,慢不说,质量还没有保证。此时,他想起小时候玩泥人的模子的事来,把泥巴放在模子里,用手一按就成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倘若制作水车轴模具,然后将加工的热铁原料在模具上煅打,这样一次成型,就能提高效率。于是,敲敲打打做出了水车轴的模具,然后,热铁原料放进模具里,锻打成型,果然效率大增, 日产量由25个迅速提高到320多个。掌家忠也因此被新海连政府授予的三等功和新海连劳动模范称号。
革新农具立功
1953年3月,连云港华兴铁工厂与徐州实业公司铁工厂及徐州大力铁工厂合并成立地方国营徐州铁工厂(徐州重型机械厂前身)。掌家忠跟随华兴铁工厂从新海连来到了徐州,干起了他的老本行。建厂之初,工厂接受到了上海35吨斜式冲床的项目,生产35吨斜式冲床,床身要三吨重,掌家忠和厂里锻工师傅们土法上马,改建了冲天炉,工人人工抬铁水,浇铸了三吨重的床身,在其他工种的配合下,35吨斜式冲床试制成功,掌家忠也因此向新成立的工厂敬献了丰厚的见面礼。此后担任了锻工组长,带领锻工小组扎实苦干,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车间里的流动红旗总是挂在掌家忠小组里。1954年2月工厂接受了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下达的试制水田犁和中央20型双轮双铧犁的任务。由于掌家忠是生产骨干,厂长成在海带着他和一名工程师到开封机械厂学习制造双轮双铧犁。他一边观看,一边在笔记本上画草图,学习完了他已经把制造双轮双铧犁的轮廓记于心里,掌家忠想,厂长把这样的一名技术工人当成宝,他一定不给工人抹黑。从开封机械厂回来后,锻工小组分配锻制双铧犁深耕齿板和地轮轴卡板的任务。以往锻工做工件一般要一锤一锤的敲打,一个工件要用很长的时间,由于不是生产线生产,打一个工件慢了不影响什么。现在是生产线,这道工序上的零件没有做好,就会影响下一道工序。裳家忠想起了在华兴铁工厂模具成型提高产量的事,于是琢磨起模具来,模具成型不但能提高效率,同时还能提高产品质量。不过模具的制作和刻制印章差不多,做出来的模具凸的地方,就是凹的地方,凸凹接合部锻制起来格外地困难作,必须小心翼翼不能有丝毫的马虎。那时,掌家忠不论是在吃饭或者睡觉想的就是模具,为了模具更加精准,他甚至在有一天晚上拿起刮刀剐凸凹接合部,不知不觉得干到了天明,就这样,在他专心致志苦心钻研下,先后制造了8套模具。模具做好了,如何下料也成了问题,料下多了造成浪费,下少了做不成工件,那时,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工厂里没有多余的原料。掌家忠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土办法,他把和好的泥巴放在模具里,然后根据泥巴体积计算下料的体积,解决了料下多下少的难题。同时,改造操作方法33项。这些革新和改造,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深耕齿板的生产定额由180个提高到1800个,深耕闸销定额由75个提高到750个。双轮双铧犁的月产量也由1500部提高到2800部。1956年,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双轮双铧犁的生产任务突然增加了十几倍。面对突然增加的任务,掌家忠带领锻工小组的同志们积极学习推广先进经验,同时大胆进行革新改造,改进工序流程,使生产效率再次突飞猛进。双铧犁左右粱调整的定额是490个,他们硬是完成了1400个,有的零件生产效率甚至提高了六七倍。并一年完成16个月的工作量,而且生产的工件从来没有废品。因为掌家忠的革新和工友们胼手砥足埋头苦干,1956年底,国营徐州铁工厂生产双轮双铧犁10000具,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由于国营徐州铁工厂在生产农具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年国营徐州铁工厂改为徐州农具厂,
推选为全国劳模
由于他在锻造领域革新创造以及对工厂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1956年初被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同时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同年出席全国群英大会。并和当时老英雄孟泰、革新能手王崇伦、纺织战线的红旗赵梦桃一起见到了毛泽东主席。这是第一次掌家忠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在掌家忠的记忆里格外的清晰,那是1956年4月12日参加全国工业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在西郊宾馆。当天下午,接到通知,中央领导要接见,不要外出,约下午3点国务院派车把掌家忠及孟泰、王崇伦、赵梦桃接到中南海怀仁堂休息室等候,不到一会儿,毛主席、周总理还有刘少奇副主席一起走向了大家,毛主席和劳模一个个握手,毛主席微笑地看着大家并作了简短的讲话,毛主席告诫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要好好学习,不要骄傲自满,要懂得尊重同志,一骄傲就不能进步了,劳模和先进也当不成了。毛主席讲完话,和劳模们一起合影留念,此后,毛主席亲切地走进了劳模中间,把桌上放的苹果分给在座的劳模,如今,掌家忠依然能够记得毛主席递给他苹果时的情景,这记忆温暖了掌家忠的心,让他感到工人阶级肩上所担当的分量。
此后,作为基层工人革新的代表人物,分别于1956年、1964年出席国庆招待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5次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然而,他始终把自己定格为一名普通的工人,他把把领袖的接见作为动力,牢记毛主席好好学习,不要骄傲自满的教导,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工作。从1956年至1965年,共改进操作技术及工卡模具718项,年年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徐州第一台5吨机械式汽车起重机,也是掌家忠的锻工小组参与造出来的。上世纪60年代初,全国能生产这种起重机的只有北京,徐州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掌家忠被重型机械厂派去北京学习,学习回来就动手干,终于在1963年生产出徐州第一台5吨机械式汽车起重机。除了起重机的底盘是由长春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其他零部件全是本厂工人制造,起重机最重要的部件吊钩是掌家忠的锻工组一锤一锤敲出来的。
生产一线更适合我
1969年7月,掌家忠作为徐州劳动模范的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办得徐海班学习班,他游走于两派之间,宣传中央抓革命促生产重要指示,受到了两派群众的尊重。同时在派性最严重的时期,他依然在工厂里踏实地工作。
1975年6月,组织上调任他任徐州锻造厂筹备处任主任,1976年1月调任他为徐州市机械局革委会副主任(后改为副局长)兼徐州锻造厂筹备会主任。虽然做了领导干部,他依然把主要精力放在锻造厂筹备中去,在筹备期间,他事必躬亲,细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在他细致入微的作风影响下,工人们加快步伐,徐州锻造厂正式投产。锻造厂投产,他在机械局里的工作告了一个段落,手头没有工作,干了半辈子锻工活计的掌家忠感到手头空落落的,心里感觉不踏实,终于在1979年初的一天,掌家忠将一份辞职报告交到机械局党委书记的手上,说:“还是让我回重型厂去吧,那里更适合我。”
党委书记拗不过掌家忠的苦苦请求,考虑到他已年近半百,让他回到重型机械厂总工程师办公室任高级技师,可是在办公室他一会儿也坐不住,总是跑到锻工车间撸起袖子跟锻工师傅们一块儿干活。1982年8月,锻工车间接到了锻造16吨汽车吊前别动臂和中后别动臂锻工件任务,这个部件的加工难度较大,前后要经过9道工序,才能把一件重7公斤左右的毛坯加工成2公斤左右的工件成品。面对难题,锻工师傅们把目光投向了掌家忠,掌家忠说,这骨头我和大家一块来啃。
掌家忠就是这样有担大任的人,做事认认真真从来也不马虎,他把技术难题带回了家,吃过晚饭放下碗筷就钻研起来,直至深夜家人都睡下了,他还趴在桌子上画来画去。读了半年书的掌家忠虽然识字不多,但是他对锻造有独特的悟性,不但能看懂图纸,他还能画图,设计工件图纸,一个方案不行就换一个方案,这个思路不通再换个角度继续想,终于让他想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了。他用翻印的办法,将两个弯头处做出模具(中间一段采用自由锻)。四五天后,他拿着改进好的产品去加工车间征求意见。车间主任满意地连连点头,说:“这可解决了大问题,称你革新大王没有错”,由于他的精确设计,每个别动臂的加工时间表原来要9小时15分钟,改进后只需1小时45分钟,工效一下子提高4倍多。用料也由原来的7公斤左右降到2公斤左右,每台车可节约钢材20多公斤。就这样,掌家忠在锻工的岗位工作到了1991年正式退休。
退休后进“好人园”
退休后的掌家忠依然对锻造十分的青睐,他精心打造了一把精制小巧玲珑的不锈钢开山斧,常常在手中把玩,别人说人家退休的老人玩的是文玩,你玩的是武玩。每每说到这里,掌家忠总是一笑置之,他说,锻工活是我一辈子追求,看着开山斧就像看到了我的一生。当然掌家忠有锻工的技术,也有人请他指点,他总是愉快地给人家讲解,把自己锻工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人家。掌家忠由于多年一直从事体力劳动,有一付好身板,他一直参加冬泳,每天早上云龙湖的万人游泳场上总是能看到掌家忠的身影,他说冬泳能够锻炼身体更能锻炼自己的意志,也正是这样,冬泳一直陪伴着他。
掌家忠还重视好家风的培养,把淡泊名利痴心做事当作自己的家风传给孩子们,他有二男三女,个个和他一样,都是在一线做工人,只有他的大儿子,做了工厂的工会主席。不过在掌家忠心里,做官不如手中的技艺,靠技术吃饭这饭吃得香、吃得稳当。他经常对子女们说:脚踏实地地做事,规规矩矩地做人没有亏吃。也正是这样,他的四世同堂的大家族格外的和睦。
掌家忠还关心社会的公益事业,常常到工厂里讲厂史、讲自己的奋斗史,告诉青年工人只有奋斗才会赢得幸福,赢得国家的富强。他也常常在社区做好事,力所能及地帮助有困难的人们,就是在平时,看到了比自己年长或者有病痛的老人在路上行走不便,他总是会扶一把。也正是如此,人们没有忘记他在徐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没有忘记他良好的人品,2013年9月徐州好人园揭牌,他和另外10人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徐州好人的塑像耸立在好人园里。
成为徐州好人,掌家忠觉得人们没有忘记他,尊敬他,内心里充满感激和满足,总是乐呵呵的。所以值杖朝之年的掌家忠依然精神抖擞。直至2016年10月,掌家忠的老伴因车祸去世,掌家忠身心受到伤害,不过对过去的事,他依然能够如数家珍地讲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