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苏同仁
苏辉
苏同仁,化名李慧,1905年出生于宿迁市南蔡乡苏腰庄一个书香世家。1924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是徐海地区第一位女党员。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和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两次去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出任过第三共产国际联络员,曾出席在德国柏林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苏同仁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在这条不见硝烟的战线上,她历尽艰险,出生入死,默默无闻的奋斗不息,最后在去新疆开辟工作的过程中,不幸被捕,惨遭军阀盛世才杀害,年仅38岁。
苏同仁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战士,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代表。周恩来称赞她“不愧为党的好女儿”。苏同仁在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堪称一位光彩耀眼的巾帼英雄。
“五四”运动时期的小闯将
苏同仁自小性格倔强,同情贫弱,好伸张正义,充满朝气和革命活力。1919年,她在宿迁县立女子高小读书时,只有14岁。因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对革命导师列宁无限崇敬,竟把列宁像挂到了自己的卧室里,这在当时的同学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五四”运动爆发,革命浪潮波及全国。宿迁学生纷纷响应。在父亲苏墨林的影响和支持下,苏同仁不顾校方的禁令,暗中联络校内外学生,发动同学赶制标语和旗子,参加集会和示威游行,成为运动的先锋。在学生游行时,遭到知县带着军警前来镇压。苏同仁和同学们一起冲上去,砸毁知县的轿子,并在与军警的冲突中受伤。后来引起学校领导的愤怒,被开除学籍。同年秋,她只好转入培贤女中附小继续读书,直至毕业。这是苏同仁第一次经历反帝爱国革命斗争的考验和锻炼。
徐海地区第一位女党员
1921年春,苏同仁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她满怀激情踏入新的学校,希望有个美好的前程,然而该校校长钱韵荷却以“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毒害青年,用囚徒式的校规管理学生,不让学生参加任何政治活动,甚至实行私人信件检查,连会客都得隔着栅栏,受到监视。苏同仁对此深感失望。她一面向同学们表达必须改革现状的愿望,一面发起并组织同学排演《棠棣之花》,《珊瑚》和《婴儿之死》等进步戏剧,进行反封建、反强暴,争取妇女解放的宣传。歌剧上演时,苏同仁吹箫伴奏,催人泪下 ,同学们从中深受教育和鼓舞。
1923年夏,党组织派吴亚鲁到徐州开辟党的工作。他以三女师教师身份为掩护,以三女师学校为活动阵地,积极宣传反封建、争取妇女解放的思想,讲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的道理,引导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在他的培养和教育下,苏同仁在政治上逐渐走向成熟,逐步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24年4月,苏同仁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先后被选为徐州社青团执委,宣传部主任和徐州团地委委员,负责学运和平民教育工作。1924年下半年,“徐州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苏同仁亲自担任教学任务,她以平民学校为阵地,一面进行文化教育,一面宣传革命思想。1925年,苏同仁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她把自己的命运和党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全身心地投入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徐州省三女师是公费学校,学生每人每月六块钱伙食费。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标准。然而,学校由于管理人员的腐败,学生伙食搞得很差,虽经苏同仁等人一再向校方提出意见,要求加强管理、改善伙食,但校方总以种种借口,敷衍了事,伙食状况依然如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苏同仁等人便发动同学罢课,以示抗议。校长怕事情闹大,被迫答应了同学们的要求,同意另聘厨师,由学生轮流值班自己管理。后来伙食不仅得到改善,而且每人每月还可以分得两元零花钱。这是以苏同仁为首组织的向校方腐败开展斗争取得的第一次胜利。通过这件事,同学们认识到,只有斗争,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团结,才能取得斗争的胜利。
1925年,三女师学生曹子谦因病不治身亡,尸体放在调养室,校方无人过问,同学们非常气愤。在苏同仁的鼓动下,同学们涌入校长办公室说理,校方却百般推卸责任。为了大造声势,扩大影响。苏同仁一面做学生工作,一面向社会宣传,从而得到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徐州教育界知名人士联名电请教育厅撤去钱校长的职务。最后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曹子谦同学的后事得到了妥善处理,钱校长被迫辞职,斗争取得了又一次胜利。为了有效地领导学生的斗争,后来由苏同仁发起,先后建立了学生会和妇女协会,这些组织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潮。徐州各界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声援上海工人的运动。苏同仁积极组织学生上街演讲,开展募捐活动,成了运动中的学生领袖。此间,它代表徐州团地委到上海向团中央汇报徐州学运情况(当时徐州团组织直属团中央领导),并要求团中央派人到徐州给予指导和帮助。后来,恽代英、向警予、肖楚女等中央领导先后秘密来到徐州指导学运工作。苏同仁由沪返徐时,又赶到苏州省二女师毕业班找到大姐苏同文,对她说,上海工人顾正红被日本人杀了,要组织宣传,要游行示威,支援上海工人斗争。在大姐的积极配合下,苏同仁又向该校学生介绍“五卅”惨案的经过,并动员说,日本帝国主义到我们国家屠杀我们的同胞,我们还能安心读书吗?要团结起来,支援上海同胞,要求严惩凶手,以雪国耻。在苏同仁的鼓动下,二女师的许多同学开始觉醒,她们冲破重重阻力,成立了“后援会”。大姐苏同文不顾学校禁令,拿着话筒,带领同学们冲出校门,走上街头,开展宣传募捐救援活动。从此,苏州二女师的反帝爱国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后来,因为这件事,校方扣发苏同文毕业证书,后经父亲苏墨林到校与校方进行说理斗争,校方才给予补发毕业证书。
苏同仁在徐州二女师期间的一系列活动,赢得了同学们的拥护和信任,很多同学都愿意团结在她的周围。大家称道苏同仁说,她简直是一团火,走到哪里便在哪里播下火种,并燃起熊熊烈火。
睢宁县党组织的创建人
1925年8月,苏同仁从徐州省三女师毕业,受中共徐州党组织派遣到睢宁县开辟党的工作。至睢宁后,化名李慧,公开身份是睢城女子小学教员。她首先与睢宁籍共产党员王侠民取得联系,并利用教学的便利,在睢城女子小学和睢宁师范学校的广大师生中宣传马列主义。苏同仁和王侠民一道发展了吴季讷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睢宁县党小组。1925年冬,苏同仁在睢城女子小学自己的住处召开了第一次党支部会议,成立睢宁支部委员会。会议作出三项决议:1、积极宣传马列主义;2、发展党员,扩大组织;3、参加地方选举,争取在国民党政府内占有席位。1926年,苏同仁在睢城东关仓房召开第二次支部会议,发展党员八名。会议决定:工作重点转向农村,发动农民开展革命斗争。苏同仁直接领导的党组织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该地区的革命斗争发展,揭开了睢宁人民革命斗争新篇章。
1926年春,苏同仁奉命离开睢宁到北平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她常到在北平大学读书的大姐苏同文住处开会,写材料,有时还叫大姐给她们放哨。同年夏,苏同仁转去南京和吴亚鲁(当时为南京地委宣传部长)结成革命伴侣。
北伐和南昌起义中的女干将
1926年底,苏同仁去武汉参加北伐,在叶挺十一军二十四师政治部工作。1927年4月,北伐军开到河南攻打张作霖部队时,苏同仁女扮男装混入男兵队伍偷偷上了前线。战场上,她英勇作战,抢救伤员。在临颍战斗中,十一军二十六团党代表兼团长蒋先云壮烈牺牲。苏同仁把他的遗体包扎好,亲自护灵送到武汉。这时,才被人发现,这位勇敢的战士还是个女兵。这件事很快在北伐军中传为佳话。周恩来和邓颖超也都交口称赞:苏同仁真是一位能干的女将。同年七月,苏同仁调往贺龙二十军政治部工作,随即经九江去南昌参加“八一”起义。苏同仁在作战,行军、救护等工作中,都表现得异常勇敢、顽强,曾受到朱德、陈毅等领导多次夸奖。南昌起义后,苏同仁随部队南下广东,到达海陆丰根据地从事革命活动。同年12月,又去广州参加了“广州起义”。
福建、山东省委的好秘书
1927年底,苏同仁随丈夫吴亚鲁调往福建省委工作,任福建省委秘书,并负责组织联络、传递文件的任务。有一天,敌人突然包围了苏同仁的住处(实际是党的秘密联络点),苏同仁急中生智,沉着应变,迅速将文件塞进正在家中玩耍的亲戚家的两个小姐妹的内衣。敌人冲进来,把家中翻了个底朝天,什么也没找到,看着两个小孩在哭闹,就骂骂咧咧地走了。
1930年夏天,苏同仁奉中央之命去北方执行任务,不幸被捕,在押送南京的路上。经蚌埠过夜,因为天气热,看守人没有关门。苏同仁乘两个看守人熟睡之机,冒险脱逃,回到老家宿迁。因为风声很紧,父亲立即将她化了妆,坐上一顶黑色轿子,由姑母陪护乘夜色离开宿迁。后来,父亲被反动当局以“通匪”罪名逮捕。经近房族人通过关系,又花了三百块大洋才将其保释出来。
1930年12月,苏同仁被调到山东省委秘书处负责秘书和文书工作。当时,山东革命正处于低潮时期,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党员遭到逮捕和通缉,工作环境十分艰险。秘书处人员很少,苏同仁负担很重,经常是连白加夜连轴转,从不叫苦叫累。苏同仁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默默地工作着,直到离开山东。
1932年2月,上海“一二八”事变之后,苏同仁调往上海,在地下党领导的互济会工作。当时,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活动相当困难,苏同仁和战友们利用互济会这类群众团体,积极营救被捕的革命者,并多方筹款救济其家属,安抚死难烈士家属。她还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进行革命活动,为共产主义理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任劳任怨地工作着。
1933年春,丈夫吴亚鲁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关押在上海法租界监狱。苏同仁当时怀孕已近临产。她经常利用探监的机会给丈夫送食品、药品、报刊以及翻译的书刊和校对稿件,然后,再把翻译和校对好的文稿带出来。同年夏,女儿出生了。有一次,苏同仁抱着女儿到监狱去看丈夫。丈夫非常高兴,为了纪念他的蒙难,特地给女儿起名叫“阿难”,还一声接一声地亲切地呼唤着“阿难”、“阿难”……临别时,丈夫眼里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目光。
丈夫入狱后,家中生活更加困难了,经常要靠亲友们的接济。苏同仁以无比坚强的毅力,勇敢面对现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
第三共产国际联络员
1934年9月,女儿阿难只有一岁多,中央决定要苏同仁到苏联学习。当时,在她心中,党的事业大于一切,党的需要高于一切。她毫不犹豫地服从组织决定。她含泪让弟弟苏瑜把阿难送到宿迁外公家寄养,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关在监狱中的丈夫,从上海乘船到海参崴再转去莫斯科,在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后来,担任第三共产国际联络员,曾代表中国妇女出席在柏林召开的国际妇女大会。会上,她向各国代表介绍了中国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争取自由解放的情况。1936年春节前后,苏同仁从苏联经地中海、香港回国。苏同仁回国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主要在上海和天津等地做情报工作。1937年,苏同仁再次去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40年回国。1941年受党中央派遣,与陈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同志去新疆开辟工作。大概在1942年,他们先后被军阀盛世才杀害。据周恩来回忆,苏同仁在狱中,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最后惨死在敌人的水牢里。邓颖超夸赞苏同仁是中国妇女的优秀代表。周恩来也满怀深情地说,苏同仁不愧是党的好女儿。
苏同仁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经受住了无数惊涛骇浪和艰难险阻的考验,最后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她的革命精神得到了人民的广泛赞誉和敬仰。为了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在她的故乡宿迁凤凰岭为她建造了烈士纪念碑,宿迁历史博物馆也有她的照片和革命经历介绍。在她一手创建党组织的睢宁县城,修建了“同仁广场”,广场内建造了同仁雕像、同仁亭、同仁桥等。在徐州吴亚鲁故居、如东县马塘(吴亚鲁故乡)革命烈士纪念馆里,也都有她的革命历史介绍。
苏同仁那忠于信仰、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
(作者系江苏宿迁人,宿迁高等师范退休教师)
参考资料:江苏省《党史资料与研究》、《徐州革命烈士传略选编》、《睢宁县革命史料》、《睢宁县妇女史料》、《宿迁革命史料》、《中国青年报》等。
采访对象:吴阿南(苏同仁女儿,国家计委离休干部);沙吉才(苏同仁女婿,中国社科院离休专家)
作者住址:宿迁市宿城区富康花苑东区A5栋2单元204室
联系电话:13585266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