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贾汪红楼走出百万雄师
走进徐州市贾汪老城区团结幼儿园,你会看到一座外墙红颜色的楼。2011年12月19日,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红楼,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贾汪红楼始建于1942年,是当年驻贾侵华日军及其柳泉炭矿为解决其子女上学问题而建,因墙体呈现紫红色被称为“红楼”。贾汪红楼不仅见证了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的奴役,更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只百万雄师的诞生。1949年2月9日,华东野战军在此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拉开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淮海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迅速集结在解放较早、基础较好的贾汪地区休整。1949年1月19日至26日,华野前委在徐州市贾汪红楼召开师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第一次贾汪会议)。这是一次为了发起渡江战役和向全国进军而进行思想动员和整编部队的重要会议。1月20日,华野代司令粟裕在会上作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和华野一九四九年六大任务》报告,号召广大指战员作好“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渡江准备。1月22日,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向中央军委汇报工作并参加中央1月8日政治局会议的华野司令员陈毅回到贾汪,立即向华野前委扩大会议传达了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和政治局会议决议,对渡江南进和部队整编作了动员,要求全军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充分认识打过长江去,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必要性,务必树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会议围绕陈毅传达和动员的内容,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讨论,最后一致通过《关于拥护中央1月8日政治局会议对目前形势与党在1949年的任务决议的决议》。2月9日,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编制,宣布华东野战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和一个特种兵纵队,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
1949年2月18日至20日,三野再次在红楼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第二次贾汪会议),初步讨论江南城市接管和农村工作政策以及渡江作战的初步部署,制定有关进入城市和新区农村工作的政策。18日,邓小平出席徐州贾汪召开的三野前委扩大会议;陈毅于19日作了党的新区政策的报告;20日,陈毅、粟裕、谭震林、张震签发了《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预备命令》(京字第一号)。
不久,第三野战军58万余将士离开了她的诞生地——贾汪,奔赴渡江战役战场。1949年 4月20日,与第二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一部共同发起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解放了南京、上海及闽北、浙南和赣东北广大地区,至10月解放了福建大陆和沿海大部分岛屿。
为完成中央军委所赋予的各项任务及建设现代化的革命军队,统一和加强华东地区的军政领导,华东军区与第三野战军的领导机关于1949年7月合并(其名义仍保留)。同时,对野战部队的机构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至1949年12月,第三野战军发展到82.5万余人。
1950年1月3日,中央军委决定撤销第三野战军第30和第35军番号,其成员拨归华东海军建制。5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第三野战军番号撤销,所属部队并入华东军区序列。8月,撤销第三野战军前委,组成新的华东军区党委,以陈毅为第一书记,粟裕为第二书记,唐亮为第三书记。野战军部队全部归华东军区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第三野战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共歼灭国民党军245万余人,战功显赫,位列歼敌榜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战争中,第三野战军牺牲了11万多名干部战士,其中团以上干部195名。
为了纪念中共第三野战军前委的成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诞生,徐州市人民政府于1991年10月在原址立碑纪念。
徐州市贾汪区史志办 闫 丽
|